e-F@ctory是在生產線和IT層之間建立中間層,把生產現場的布局、生產進行的方式、狀況、結構等各種信息狀況轉化為上層IT能夠理解的語言,并傳輸給上層信息系統。
e-F@ctory實時收集的生產現場數據不只涵蓋單臺設備運轉實況、品質信息、消耗功率生產現場的活動、參數設置、經營層面信息,還包括供應鏈的各個部分,廠商之間的相互溝通合作。
e-F@ctory創造了一個可視化的工廠,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整合,實現現場數據的可視化,幫助客戶及時發現現場問題,防患于未然,從而降低成本。
雖然三菱電機在發展歷程中能始終跟隨時代需求做出正確的戰略判斷和積極的調整,而三菱電機株式會社名古屋制作所川村貴史表示,從概念本身來看現在的e-F@ctory與十幾年前發布時的e-F@ctory并沒有本質的改變。
“最大的變化體現在十年來IT技術,傳感器技術,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迅猛發展,”這種改變對于e-F@ctory帶來的益處也顯而易見,那就是無論其架構本身還是實施的環境都更臻于完善,這也讓步入智能制造時代的e-F@ctory煥發出更動人的生機。
相對于e-F@ctory,一些領先的歐美企業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川村貴史認為,e-F@ctory與其他理念的區別在于,e-F@ctory以生產現場視為重要立足點,對生產現場進行深度的分析并提供改善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三菱電機發現,無人化工廠并不是自動化生產的最佳狀態,因為生產現場發生的問題,最終還是需要人來介入并判斷,“我們也嘗試過完全自動化的工廠,但得出的最終結論是人和機器最優化的組合才是自動化生產的最理想的場景。”人始終是連接數字空間和實際現場的關鍵因素,而實現數字空間、工廠設備及人的相互協調本來就是e-F@ctory的中心思想。
川村貴史認為,工廠現場人員不是從上至下的命令關系,最大限度發揮人員的自覺能動性,從而對生產現場進行改善,是e-f@ctory的重要思想,也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階段性目標的重要要素。
除了在業界的積極推廣,三菱電機在自己的制造工廠中也積極實踐e-F@ctory解決方案。
三菱電機名古屋制造所伺服電機工廠在2005年引入e-F@ctory,實現了設備運轉率提高190%,整體生產力提高到180%,開發周期縮短50%,這充分證明了e-F@ctory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據川村貴史介紹,現在三菱電機名古屋的工廠每個月都會接待百余家企業前來參觀,通過工廠實例,他們看到了e-F@ctory帶來的真正的改善,而不僅僅是一個概念。
在國內,e-F@ctory解決方案也已在三菱電機自動化機器制造(常熟)有限公司落地。常熟工廠主要生產數控裝置、伺服系統、PLC等FA自動化產品與名古屋工廠一樣,常熟e-F@ctory樣板工廠成為了眾多中國企業參考的范例。
目前普遍的情況是,很多客戶有實現工廠全部工序可視化的需求,但苦于沒有充足的經濟實力進行大規模升級投入。川村貴史表示,三菱電機在項目實施之前會與客戶進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到客戶面對的難題以及他們確定的目標之后,在根據客戶當前所處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提供切實的方案和實施步驟。客戶不需要置重金購買整套方案,而采用靈活的模塊化方式逐步獲得應用體驗,也是e-F@ctory的獨特優勢所在。
e-F@ctory自發布以來,至今已在各行各業取得優異的成績。目前全球共有130家公司,超過5200個的e-F@ctory系統正在運行,分布在汽車、太陽能、電池、精密設備、半導體、食品、金屬加工等各個領域。
當然在推進e-F@ctory的道路上,三菱電機并不是單兵作戰。2012年三菱電機發起并成立了e-F@ctory聯盟,聯合系統集成商、軟件廠商、機械制造商等等合作伙伴,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實現最優化的工廠經營、最優化的可視化系統、最優化的工廠自動化。
截止至2015年10月,e-F@ctory聯盟已經近300家合作企業成員,他們成為推進e-F@ctory發展,助力制造業前行道路上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