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美國互聯網
實際上,工業4.0體現出德國對美國的危機感和極高的競爭意識。CPU、操作系統、軟件以及云計算等網絡平臺幾乎都由美國掌控覇權。近兩年來,Google開始進軍機器人領域、研發自動駕駛汽車;Amazon進入手機終端業務,開始實施無人駕駛飛機配送商品……美國互聯網巨頭正在從“信息”領域加速進入“物理”業務領域。顯而易見,這一趨勢對制造業的破壞性影響只是時間問題,因此,德國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所以,德國的工業4.0戰略詳盡描繪了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概念。希望通過信息物理系統,開創新的制造方式,實現“智能工廠”。信息物理系統是指通過傳感網緊密連接現實世界,將網絡空間的高級計算能力有效運用于現實世界中。從而,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設計、開發、生產有關的所有數據將通過傳感器采集并進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產系統。
從某種意義上說,工業4.0是德國希望阻止信息技術不斷融入制造業之后帶來的支配地位。一旦制造業各個環節都被云計算接管,那么制造業還是制造業嗎?所以,工業4.0希望用“信息物理系統”升級“智能工廠”中的“生產設備”,使生產設備因信息物理系統而獲得智能,使工廠成為一個實現自律分散型系統的“智能工廠”。那時,云計算不過是制造業中的一個使用對象,不會成為掌控生產制造的中樞所在。
壓制中國制造業
近年來,從中國機械產業的高速增長中,德國看到更多的是“德國制造”自身的危機。數據顯示,德國以16%的份額占據2013年在全球機械出口首位,中國以11%份額,略低于美國,位于全球第三。同時,在全球設備制造業的32個子行業中,中國已經在7個子行業中取得了領先地位。更有甚者,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一篇相關分析報告曾提出警告:“歐洲機械制造商必須意識到,競爭環境已經改變,必須對越發明顯的威脅做出反應,否則他們將被來自中國的咄咄逼人的挑戰者打倒。”由此,德國《世界報》網站在今年3月27日報道稱“中國機械制造業嚴重威脅德國!”
2014年6月24日,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VDMA)在日本東京舉行發布會,介紹了德國機械制造行業的情況。VDMA擁有120多年的歷史,涵蓋機床工業聯合會、機器人工業聯合會等38工業聯合會,是德國橫跨各個機械產業的龐大社團組織。VDMA也是搭建“工業4.0平臺”,實施德國工業4.0戰略的重要牽頭組織之一。
據日本媒體報道,當天,VDMA主席菲斯特格(Reinhold Festge)旗幟鮮明地指出:“日本和德國的機械制造企業應該為確保長期發展和經濟上的成功,應進行深入合作。尤其在有交叉的一些產品領域,兩國應該攜手面對中國的挑戰”。從中,德國對中國制造業的防備之心已顯而易見。
對于工業4.0,我們要借鑒,也要采取應對策略
或許有專家認為,工業4.0不過是德國的一項高科技領域的國家戰略,主要是在高端制造技術上對抗美國,跟主要以低端制造為主的我國沒有多大關系。因此,我國也沒有必要對工業4.0采取應對策略。筆者并不認同這種觀點。
一方面,對于德國工業4.0,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參考借鑒。工業4.0是德國舉國實施的全球市場運動,我們應該搭乘這輛便車。借勢借力,在德國推廣“信息物理系統”過程中,通過學會生產制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集成,實現對生產要素的高度靈活配置,實現大規模生產高度定制化產品。從而,讓制造業緊跟時代趨勢,提前邁向智能化,以適應未來的國際競爭。
另一方面,在《中國制造2025》中應涵蓋應對策略。據媒體報道,工信部正聯合發改委、科技部和國資委等多個部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參與研究起草的制造業中長期規劃——《中國制造2025》將闡述未來十年中國工業發展的整體理念。筆者希望在《中國制造2025》中能夠有效考慮到德國工業4.0帶來的沖擊和潛在競爭因素。因為,我國一直是制造大國,卻不是制造強國。工業4.0來了,物聯網、服務互聯網將取代傳統封閉性的生產制造系統,成為未來工業的根基。而在物聯網、服務互聯網等信息產業領域更為落后的我們,未來還有沒有成為制造強國的機會?
作者: 王喜文 系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特邀委員,曾掛職北京市房山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2009年以前曾經為日本開發過10年計算機軟件。本文轉自百度百家